一、项目分析
1、政策支持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唐山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18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致信又强调: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自然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顺应自然、减轻灾害、为民造福、建设千秋伟业的逻辑递进,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初心使命,全面阐述了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原则、方针和重点任务,对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与地震风险共存,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必须更加突出“防”的根本减灾作用,强化“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救”的水平和效能;必须发挥防震减灾科普在常态减灾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地震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2018年7月28日,在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上,郑国光副部长提出,普及地震科学知识、传播地震科学技术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普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客观需要,是全面贯彻《防震减灾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应有举措。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普及工作,让人民群众掌握更加全面的防震减灾知识、更加科学的应对地震方法,在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真正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有保障、可持续。要广泛动员学校、企业、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充分利用科技展览馆、数字科技馆等公共资源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着力推进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科普覆盖面,大力提升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
2、建设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地震多发、震灾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不是灾害,但当它达到一定强度,发生在有人类生存的空间,且人们对它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时,便可造成灾害。我国地震和地震灾害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20世纪全球地震造成死亡人员总数约120万人,我国因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约有60万人,造成死亡百人以上的地震有53次,造成死亡千人以上的地震有22次。
瑞昌为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级市,由江西省直管,九江市代管。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偏西,九江市西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总人口45.6万(2012年),下辖21个乡(镇、场、街道)。瑞昌居民共有18个民族,其中汉族398594人,占总人口的99.94%。地处九岭山低山丘陵区,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之青山主峰海拔921.6米,为境内之最高峰。
历史上,在江西境内从总体来看,地震大多是中等强度的地震,其中近年来江西南部、北部地震活动相对活跃。九江市是江西境内的地震高发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1年2月发生的九江Ms6.0级地震。江西近年最大的一次地震也发生在九江,时间2005年11月26日,震级5.7级,这是该地区自1949年以来震级最高、强度最大的的一次地震。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6月17日,九江县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3、建设目的
建设九江瑞昌VR科普馆,将防灾科普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科学教育之中,让公众充分感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实现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该VR科普馆的建成,将增加具有瑞昌特色的科学文化场馆的多样性,激发广大中小学生探索地震等灾害的兴趣,提高当地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意识。
通过本系统项目,让体验者了解江西全省的地震地质地貌的大致情况,了解全省地区历史上地震情况、九江市近年来地震及受灾情况,让观者从地质年代的角度去思索地震的成因、发展、爆发等特点,树立“地震自古有之,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防范意识,居安思危”的意识。通过本系统的三个灾害的体验:校园地震避险体验、家庭地震避险---地震引发燃气泄露造成火灾的次生灾害体验、山区户外地震避险---地震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次生灾害体验,让体验者逐步明白地震及次生灾害来了怎么办,提高体验者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地震科普宣传的目的。
二、产品用途
瑞昌市及江西全省的普通公众,按照传统的形式,大都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了解防震减灾害知识,这样获得的科普认知水平,远没有亲身体验过各种地震及次生灾害的人深刻。基于VR技术的地震及次生灾害等灾害,可以通过VR体验对地震及次生灾害场景进行仿真模拟,给公众以身处灾害现场的真实体验,让公众亲身体验到不同应对措施带来的不同后果,从而使公众在针对地震及次生灾害极端条件下大大加强自救互救能力。
三、受众群体
1、满足本市或者本省其他地区市民、县乡农户、个体工商等,各类中、小学、中职及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及其他相关社会人士的观摩和体验;
2、满足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记者媒体等相关人士的观摩和体验;
3、满足各类室内或者户外全天候的临时性或长期的科普活动及展会等;
四、VR体验策划方案
1、整体结构方面
目前各地有关地震等应急环境下的VR体现软件,都是各个独自的场景体验,也没有结合当地自然灾害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是个完整的系统体验,本公司为了系统的统一性、完整性、逻辑性,充分考虑观者首次头戴VR头盔感受,特别策划本VR体验项目的内容,让观者由浅入深的了解江西当地地震背景等大致情况,熟悉九江市近年来地震及受灾情况,内容逻辑性强,最后体验应急环境下采取的措施等整个流程。在整体结构方面分为四个部分:
1)开篇(通过时空隧道特效,进入VR虚拟展馆场景);
2)介绍江西省地震地质地形地貌等;
3)回顾江西历史地震、九江市近年来地震及次生灾害事件;
4)体验三种不同应急环境下的应急措施:校园地震避险体验、家庭地震避险---地震引发燃气泄露造成火灾的次生灾害体验、山区户外地震避险---地震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次生灾害体验(结合当地山谷地区多的特点);
系统结构内容及时长安排
开篇 |
综述 |
回顾历史 |
体验三种地震及地震次生灾害场景 |
进入虚拟展厅 |
江西省地震地质地貌及气候简介 |
回顾江西历史地震、九江市近年来地震及灾害事件 |
体验三种应急环境下的应急措施: 1、教室地震避险体验 2、家庭地震避险 ---地震引发燃气泄露造成火灾的次生灾害体验 3、山区户外地震避险 ---地震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体验 |
15秒 |
70秒 |
100秒 |
(3-4分钟) |
2、内容衔接说明
由于大多数体验者可能是第一次体验,加之科普受众群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为了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考虑到他们对VR眼镜设备操作不熟悉,我们采用傻瓜型设计体验原则,把四个部分合成一个整体(否则体验者在看完第一个后,需要进行下一个选择的操作等情况,体验者很可能不知道如何操作),做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体验者无须进行更多操作,只需要在第三部分体验时自己选择不同措施及体验相应后果即可)。
3、视觉画面效果
开篇视觉冲击力强,观众开始带上VR眼镜的同时,进入快速的时空隧道,最后来到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江西省瑞昌应急管理局的虚拟体验展厅“,观众的奇妙之旅由此展开---(具体详见分镜脚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注意力,有继续往下继续看的欲望和期待。
对于第二部分“江西省地震地质地貌简介“,在介绍本部分内容时,体验者以在虚拟展厅观看大屏幕的形式进行观看,大屏幕上播放是个独立完整的专题片。综述江西省地震地质地貌简介及特点等。
对于第三部分“回顾江西历史地震、九江市近年来地震及次生灾害事件”,随着解说词的展开,大屏幕上出现立体地图并相应变化,此时,镜头画面分大鸟瞰、局部小鸟瞰及近距离的体验三种镜头进行切换,外加特效、粒子系统的后期等手段,做到震撼感强烈、印象深刻;
对于第四部分“灾害体验”,目前暂定为1、校园地震避险体验、2、地震避险---地震引发燃气泄露造成火灾的次生灾害体验、3、山区户外地震避险---地震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次生灾害体验三种在当今最为常见的灾害进行模拟。完全都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设计体验场景,让公众亲身体验到不同灾害的应对的正确措施。
4、体验规划时长
按照内容设计及规划,每个人体验时长大致为6-8分钟。
5、解说词
1)、江西省地震地质地貌简介
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以鄱阳湖为中心呈向心水系。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
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的地质基础。
2)、回顾江西历史地震、九江市近年来地震及次生灾害事件
历史上,在江西境内从总体来看,地震大多是中等强度的地震,其中近年来江西南部、北部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在江西境内发生过多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最大一次为1806年会昌6.0级地震和1911年九江6.0级地震。此外,1987年8月2日赣南寻乌发生5.5级地震,1995年1月24日寻乌又发生4.5级地震,同年4月15日在赣北瑞昌、九江、德安等三县交界处发生4.9级地震。
九江市是江西境内的地震高发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1年2月发生的九江Ms6.0级地震。江西近年最大的一次地震也发生在九江,时间2005年11月26日,震级5.7级,这是该地区自1949年以来震级最高、强度最大的的一次地震。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6月17日,九江县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对于各类地震及次生灾害等自然灾害,我们不仅树立“警钟长鸣”意识,同时主动学习避险措施,了解灾害原理,在关键时刻能挽救你的生命及其财产。下面让我们模拟和体验一下具体灾害发生时不同应对措施带来的不同结果----(开始体验)
此项目,于2019年10月验收完成,开发周期2个月。